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:丟失了一個釘子,壞了一只蹄鐵;壞了一只蹄鐵,折了一匹戰馬;折了一匹戰馬,傷了一位騎士;傷了一位騎士,輸了一場戰斗;輸了一場戰斗,亡了一個帝國。一個帝國最終毀于一枚小小的釘子,再次提醒了我們“細節”的重要性。而在三星電氣,就有這么一位同事,始終堅持將服務貫徹于每一個細節,他就是電力儀表海外表計部的產品經理葉思奇。
初見葉思奇,他正在自己的辦公桌上認真專注地工作,酷似我們上學那會兒的“學霸”學長,讓我這個學妹都不好意思去驚擾這他的這份專注。通過葉學長與我分享他做的烏干達項目,讓我對于葉學長的服務式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深入了解:
一、多邁一步
學長認為研發不能止于開發,要邁出,邁向生產,邁向客戶,因此他時刻要求自己和團隊成員,做任何改動都要想是否會影響到他人。
二、多統一步調
學長強調“生產是全價值鏈互動的過程,信息傳遞和工作進展在一定時間可能會會產生不對稱的情況”,因此他們在烏干達訂單中和計劃、外銷、技術的相關負責人多次統一步調,問題較多時每周二、周四都會開會一起解決。正常情況下每周都會有一次研發、計劃、技術、生產對接會議,會議內容則包含了工裝制作、物料備料、需求更改等。
三、多實戰高要求
烏干達表計第一次批產,項目周期短,為能夠順利批產,公司的研發人員提出試產,并在試產中將表接入到國網一直在用的FIS系統(當時葉學長了解到海外的訂單很少接入FIS系統,都是單機版的軟件再生產)這樣能夠避免許多人為問題,并且從流程上高效解決生產質量問題。當葉學長提出這個觀點之后,在后面的推進中的確遇到了不少的坎坷,但學長覺得這都是一勞永逸的事,這次解決了,下次再有預付費訂單就不用再折騰,雖然這個項目急,但學長既想做好,也想為下一個訂單做鋪墊。因此,為了接入FIS,他同IT、生產工藝的相關負責人,反復在辦公室驗證,車間實驗,小批后繼續解決問題,車間實驗。而FIS系統兼容也為這次批量表計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。
四、早預見早準備
做為產品經理,葉學長一直以“防范未然”嚴格要求自己,他認為優秀的產品經理,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必須要預見即將存在的問題并預警解決,例如:預付費表計生產必須要用的KMF文件,若無該文件,表計需現場輸入TOKEN,又如出廠參數,客戶一定要確認等。
五、笑對需求快速響應
海外市場瞬息萬變,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,如果改變不了就積極響應它、實現它,雖然過程痛苦反復,但葉學長的目標至始至終沒有變——訂單做完。他和他的團隊正是報著這個目標應對烏干達項目每一次改變,在痛苦中又一次成長,再一次飛躍。
閑暇的時候喜歡約上三兩個好友一起去登高,每一次克服艱險攀登高峰的過程都是一次自我挑戰,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工作亦是如此,對自己嚴要求,對工作嚴把關,將服務貫徹于每一個細節,這就是葉思奇,電力外銷公司海外表計部的一員。